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教育学院举行“内陆开放特区教育协同创新论坛”第四场报告

作者: 时间:2013-05-30 点击数:

教育学院举行“内陆开放特区教育协同创新论坛”

第四场报告

5月26日下午,教育学院在文科楼9楼会议室隆重举行了“内陆开放特区教育协同创新论坛”第4场学术讲座,邀请知名教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朱小蔓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基础教育开放对话:问题和思想回应策略”的学术报告。宁夏大学副书记、副校长王燕昌教授主持了会议,教育学院全体教职工、部分教育局领导、中小学校长、教师代表出席了报告会。

就基础教育·教育学科·教师教育,朱教授与在座的教育学科教师、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开放式的互动对话:

一、基础教育需要回归基础,但如何理解基础、衡量所谓“基础”的实现情况呢?可以诉诸标准以及对质量的监控和测评,但教育活动极其复杂,对教育活动的性质、目的、管理的特殊性一定要有人文性的理解,要做复杂性思维。

二、教育是实践性的艺术。教育工作的能力和艺术在于能够为了好的目标选择好的设计与方法路径。它不是教育学术、理论可以直接解决的。教育要从当代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但回归儿童生活与引领儿童生活需要得到辩证的统一,这在实践中很有挑战。

三、基础教育的国家课程标准标明了宏观的方向,三维目标的分列与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加以整合,这有进步意义,但它们需要在学校层面进一步具体化,需要有一种自下而上地探索,走出适合于不同学生发展的道路来。

四、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出路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但专业化的灵魂是教师个人对学科、对知识、对儿童及生活经验,也包括对自己职业角色的人文理解,而理解是一种充满了生命力的冲动,是包含着情感的思想活动。

五、从事教育学科的人要提高自信。当代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有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有巨大的、多样化的研究样本,除了重视传统意义上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外,需要重视那些基础性的应用研究或者说是可以引发更大范围应用的基础问题;需要教育学者与一线工作的教师真正牵手联袂,以发现和合作研究那些最值得研究的问题。
就高校教师专业成长,朱教授从人文哲学、教育哲学、情感哲学的角度,与出席报告会的教师代表、专家展开了开放式的对话交流:

第一、大学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否在个人身上实现相互促进,取决于个人能否从教学中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和专注力,能否从中发现可研究和持续关注的问题;也取决于大学的学术评价观是否完整,方法是否灵活、适宜。她推崇表现性行为评价、校本评价等人文科学形态的评价方式。

第二、大学的教学要更多采用问题解决式、诊断式,采用服务学习方式,采用群集课程方式。她强调综合性学习和元认知的价值,重视教学中的非线性思维;对消极网瘾现象如何利用现代传媒技术手段积极治疗的创新做法和国内高校教学改革的典型案例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第三、大学教师对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形成有深远影响,这种影响蕴含在教师自身对学科、对学习的情感态度上;体现在师生关系上,教师对学生的接受与关怀,传递着道德的声音。高等教育的普及虽然使其不再是精英教育,但大学依然是年轻人追求学问和学术训练的殿堂,同时也是享受精神价值的殿堂。

第四、关于德育,她认为德育可以通过知识学习,可以通过一定的规范形塑人,但更为根本的是通过生活,使其成为实践的德育、审美的德育。她从情感教育的角度,提出“唤醒、充盈人的心灵世界”的德育理念,强调千万不要挤压人的心灵世界。

第五、关于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朱教授强调一种有行为动力的、善于发现联系、关注问题解决的处事思维;重视学术概念的结构化,并在生活经验中学会不断地“再结构化”,使研究与生活有更好的联结;在教育研究方面,她主张更多探究生活事件与教育的关系,强调情感事件与教育的关系,重视人的性向和潜能的自我认知。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西路489号宁夏大学贺兰山校区文荟楼943     

联系人:柳燕妮      联系电话:0951-5093039

版权所有 宁夏大学 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