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教育学院“教育大讲堂”系列性学术讲座之四:教育人类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

作者: 时间:2016-09-30 点击数:

[李明达/文,林森/图]“为师者不仅应当学贯中西,更应当不忘本土。只有将西方的舶来品与中国的民族实际相结合,才能在思想、学术、乃至人格上得到发展。”2016年9月24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滕星教授在我校怀远校区研究生楼2楼报告厅,与我校师生亲切座谈,并做题为《教育人类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的专业学术报告。教育学院院长梁向明教授,副院长周福盛教授、副书记张翼老师,以及教育学院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等300余人聆听了报告。副院长王安全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

建设、完善中国教育人类学学科体系,让更多的人了解教育人类学,并学会用教育人类学的知识和方法去分析教育问题,是滕教授一直以来的学术追求。因此,在这次报告中,滕教授主要围绕“什么是人类学”“什么是教育人类学”两个问题,向师生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人类学和教育人类学的内涵,并分析了人类学与民族学、社会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对人类学、教育人类学的起源、历史发展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流派等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滕教授指出,学术研究者首先应当关注的,并不是具体的学术研究,而是先要从研究者自身学术的严谨性与客观性入手,培养自身在追求真理时实事求是的严谨作风。由于教育人类学的研究范围涉及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文化学、历史学、语言学等学科的内容,研究者必须考虑各个文化群体的感受,全面展示不同性别、不同阶级、不同程度受教育者对其自身行为与思想的认识,才能真正做到学术研究的全面、公正、客观。社会科学的第一要义是寻找真实,而在客观全面的调查的基础上的理论才是有价值的教育人类学理论。

在人类学、教育人类学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滕教授认为在对待学校教育的问题上,如果说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就是到田野中去亲身感受当地的文化,那么学校教育人类学的研究就要把学校当成田野,不断观察民族地区乡村学校的发展现状,不断反思其中的文化内涵,把学校教育中的国家知识、地方知识、民族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滕教授始终坚持教育人类学“用腿做学问”、走出书斋处处是田野的治学理念,提倡运用人类学田野调查中的"三大法宝",运用主客位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滕教授通过分享他和他的团队在拉祜族女童研究、经济文化类型与校本课程研究、乡土教材建设研究等方面的经历,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教育人类学中研究方法的具体使用,为师生们全面展示了教育人类学的方法意蕴。

滕教授还指出,教育人类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要全面关注教师信念的培养、学校文化生态环境的建设、学业成就归因理论研究、多元文化教育研究、学校与社区关系研究、学校课程与地方性知识研究以及学校中的弱势群体研究等研究领域。发展学校教育,首先应当使教师不断关注自身,认同自身,发展自身。只有教师树立对教育的自觉,树立对自己学科的信念,全身心地投入对教育事业的建设当中,不断澄明自身学科的价值意蕴,不断反思教师角色的定位,不断挖掘教与学的内涵,更加巩固对学生的爱的信念。在此基础上,教师更加关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化涵化、文化濡化的进程,不断培育学生文化、师生文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学校文化。教师只有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正确的归因,找出学生学习生活背后的民族文化底蕴,才能更好地保护并培育学生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特色,从而不断推动学校文化生态环境朝着本土化、人性化、文化平等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西路489号宁夏大学贺兰山校区文荟楼943     

联系人:柳燕妮      联系电话:0951-5093039

版权所有 宁夏大学 教育学院